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理论学习 | 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二十)

发布时间:2025-07-04 16:28

 推动经济去杠杆。从一定意义上说,金融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杠杆率指的是借用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比例,宏观上通常用一个国家总债务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 宏观杠杆率。二〇一六年底,我国宏观杠杆率达到百分之二百四十七,同二〇O 八年相比上升一百零四个百分点。 这么高的宏观杠杆率,有其客观原因,同高储蓄率和发展阶段性特征有关系,但高杠杆和杠杆结构不合理容易带来 宏观经济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助长投机行为,扩大资不抵债的规模和压力,干扰社会预期,加大政策调控和市场调节难度。正因为如此,我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明确把去杠杆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这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所在。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19页

 ● 去杠杆,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过去我们常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加物价上涨率、再加一定其他因素来界定货币供应增长的合理区间。按照这个标尺,当前货币信贷总体是比较充裕的。我们要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坚决管住货币信贷、防止宏观杠杆率继续快速上升,这是总闸门。货币政策实施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既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也防止货币供应过于宽松而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19页

● 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地方政府要加快转变发展理念,不能再走靠高负债拉动增长的老路。要刹住无序举债搞建设的风气,防止融资平台公司变相替地方政府融资。要高度关注新出现的隐性债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 不能异化为新的融资平台,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不能异化为“二财政”。要加强审计问责,做到终身问责,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地方财政要通过政府债券方式规范举债,合理确定发债规模,“开前门、堵后门”,确保财政可持续。要加快编制和公布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的市场约束。从了解的情况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比较复杂,特别是限额外的隐性债务情况各异。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审慎处理。从治本的角度看,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完善地方税体系。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20-621页

● 降低经济杠杆率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我们要认清客观形势,明确责任主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经过持续努力,实现杠杆率稳步下降。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21页 

● 整治金融乱象。古人说:“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金融市场乱象丛生是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重大隐患。今年以来,我多次对整治金融乱象、整顿金融秩序提出要求。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从查处的一些大案要案看,各种金融乱象特别是违法乱纪金融活动,后面牵涉到的都是巨大经济利益和诸多关系纽带。 整治金融乱象不可能风平浪静,市场上免不了会有波动和各种负面舆论炒作。我们要有勇气、有定力,敢于刮骨疗毒,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要被市场情绪和舆论绑架。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21页

● 当前,要重点整治乱办金融、非法集资、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违法违规套利等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严格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要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坚决取缔非法金融机构,禁止非法金融活动,持续深入打击非法集资活动, 一般工商登记注册企业一律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法定金融业务,谁都不能无照驾驶。特别是要依法严厉打击一些打着“高大上”旗号、花样百出的庞氏骗局。对违法犯罪金融活动要敢于亮剑,对涉嫌利益输送和权钱交易的内鬼、操纵市场和幕后交易的“金融大鳄”、顶风作案的非法集资和地下钱庄要加大惩处力度,形成震慑。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21-622页

● 当然,整治金融乱象也要针对不同情况,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根源,分类处置,区别对待。对因金融监管规则没跟上、监管标准不完善、金融机构内控合规薄弱而产生的问题,只要没有违纪违法,就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主要通过督促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内控合规体系建设等逐步调整。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22页

● 加强金融监管,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讲究方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金融风险不是一日造就的,治理乱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把握好金融市场规律,管控好溢出效应和传染效应,防止出现政策叠加和行为不当带来资金链断裂。有关部门要分阶段制定目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取得实效。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22页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从国际上看,金融风险往往同经济过度房地产化密不可分。我国这一轮房价上涨,收入、人口、土地、税收等都在其中起了作用,但宏观上的原因是宽松的货币环境,房地产市场充当了过量流动性的蓄水池。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相互渗透,使经济增长、财政收入、银行资产及利润等对房地产业形成高度依赖,房价不断高涨也使要素配置日益扭曲。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622-623页

● 近年来,金融乱象和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不完善、监管职责不清、交叉监管、监管空白同时存在等体制性问题有关。我们有那么多部门都有监管职责,但金融机构内部违纪违法案件仍然高发频发,而且一些大案要案都不是金融监管部门发现的,说明我们的监管还不严密、还不管用。监管机构存在定位偏差,工作重点不是监管,而是把行业做大做强。党中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加强金融监管必须集中统一、协调配合,不能各唱各的调。在落实过程中,要注意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机构跨界扩张、业务跨界套利、投资者保护不力等问题加强协调,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和行为监 管。协调机制不能搞成清谈馆,必须干实事,能够解决问题。

《坚定深化金融改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年版,341页

●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金融风险是当前最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要从政治大局出发,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18日)

来源 |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上一篇:【学习园地】学习问答 |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④ 如何理解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 下一篇:【学习园地】理论学习 | 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十九)


版权所有:长春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吉ICP备20200067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830号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