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理论学习】理论学习 | 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二十六)

发布时间:2025-08-15 10:30

 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有关方面和地方要抓紧研究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发生企业所有权转移等问题。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18年11月1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207页

 金融结构不合理是服务实体经济不到位的重要根源。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要着力完善公司治理。要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服务。要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大数据平台,强化监管和服务能力。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9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金融工作的主线。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防止脱实向虚、自我循环。我在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金融业要把这篇文章做好,打通实体经济的金融血脉。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2月22日)


● 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大中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是金融服务的主力军,要端正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回归本源,通过竞争来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2月22日)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金融业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2月22日)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现在,我国经济中技术、知识、专利等“轻资产”比重明显提高,机器设备、厂房等“重资产”比重逐步下降,而银行贷款仍然主要以“重资产”作抵押,这就对金融服务造成很大局限。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2月22日)



● 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去年以来出台了许多金融政策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信贷投放等方面要公平对待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努力做到雪中送炭,防止“晴天送伞、雨天收伞”。下一步,要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但要防止盲目支持、突击放贷,增加未来金融风险防范压力。对那些钻政策空子、利用国家和地方金融纾困资金而恶意抽资出逃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收回资金并追究责任。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2月22日)


● 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12月10日)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协同精准发力,就业优先政策要加大力度,同消费、投资、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12月10日)


● 各地普遍反映,发展乡村产业还有很多政策堵点和痛点,最突出的是用地难、贷款难。乡村建设用地需要给一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更要靠内部挖潜。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一些地方搞的特色农产品保险,受到农民欢迎,这是个方向,要总结经验、加快推广。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2020年12月28日),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57页


● 要聚焦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弱项,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推动金融体系更好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


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22年4月19日),

《人民日报》2022年4月20日


●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6页


● 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错位、循环不畅,是经济金融领域重大风险的根源之一,统筹好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助于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2023年1月31日),

《求是》杂志2023年第8期


● 要进一步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让经营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合理回报。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2023年7月17日),

《求是》杂志2023年第22期


● 强化金融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模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

《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3年7月17日),

《求是》杂志2024年第1期


● 要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更好发挥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加快投资端改革,完善资本市场税收制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着力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健全债券发行、交易和管理制度,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优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例关系。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10月30日)


● 要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遵循市场规律,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对中小金融机构要严格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推动兼并重组,实现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实行差异化监管,防止无序扩张。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主要做商业性金融机构干不了、干不好的业务。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科技保险、绿色保险、农业保险,建设再保险市场,建立健全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10月30日)


●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空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密切关注境内外利差扩大和国内存贷款利差缩小等新情况新问题,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促进内外均衡。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10月30日)

来源 |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下一篇:【学习园地】理论学习 | 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二十五)


版权所有:长春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吉ICP备20200067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830号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