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理论学习 | 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十四)

发布时间:2025-05-23 14:54

● 正确把握金融本质。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恩格斯说,“货币贸易同商品贸易一分离,它就有了……自己的发展”, “支配着货币贸易的生产,有一部分就为货币贸易所直接支配,这样货币贸易对于生产的反作用就变得更为厉害而复杂了”。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指出,资本同生产分离达到极大程度,商品生产虽然“依旧被看做全部经济的基础,但实际上已经被破坏了,大部分利润都被那些干金融勾当的‘天才’拿去了”。古今中外,因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带来危机的实例不胜枚举,我国元代“楮币之患”、国民党时期的“金圆券”风潮、二〇〇八年国际金融危机等都是典型例证。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2月22日)

 ● 要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疏通传导机制,畅通微循环,缓解融资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实体经济发展提

供精准金融服务。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进一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讲话》(2020年3月27日), 

《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36页 

● 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要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7月21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20页

 ● 浦东要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浦东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要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

《浦东要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2020年11月12日),

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37页

● 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12月8日) 

● 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1页

● 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当前,民间投资预期较弱,政府投资必须发挥好引导作用,这是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有力工具。政府投资要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力度,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要支持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要加大科技和产业投资,超前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政策性金融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导向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兼顾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强化要素保障。

《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2022年12月15日),

《求是》杂志2023年第4期

● 要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推动落实好“两个毫不动摇”,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好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促进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5月23日),

《求是》杂志2023年第21期

●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稳定货币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基础。我说过,去杠杆,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货币信贷要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总量上保持合理充裕,结构上有增有减。要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要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优化资金供给结构,首先要做好加法,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其次要做好减法,在一些领域从紧配置金融资源,支持严控地方债务增量,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促进“僵尸企业”出清,避免局部资金淤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10月30日)


●为了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要迎难而上、聚焦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统筹运用好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持做强制造业。绿色金融要乘势而上、先立后破。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和产品体系,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的研发、投资、推广运用,继续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企业转型过程中防范化解风险,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有力支撑。普惠金融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持续完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投入,支持牢牢端稳粮食饭碗、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进金融机构服务方式,让那些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金融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养老金融要健全体系、增进福祉。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数字金融要把握机遇、重视安全。金融机构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保留必要的现金等传统金融服务方式。金融监管要广泛应用金融科技,提高数字化监管能力和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积极稳妥推行数字人民币。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10月30日)

● 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我国金融体系规模已经很大,但资金配置不均衡,融资结构不合理,可以说不缺资金缺本金,关键是提高融资效率,重点解决资金“苦乐不均”和“钱多本少”、“耐心资本”不足等问题。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10月30日)


● 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4年1月31日)

来源 |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下一篇:【学习园地】理论学习 | 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十三)


版权所有:长春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吉ICP备20200067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830号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