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理论学习 | 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十三)
发布时间:2025-05-16 14:48
● 在经济循环中,实体经济供求循环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一循环畅通,经济就不会出大问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需求结构升级了,但供给体系没有跟上,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导致实体经济循环不畅。这恰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基本任务。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新形势下,金融业如何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抓手,在修复我国经济失衡方面更好发挥作用,起到连接供求的桥梁和组织资源的作用,是一个必须破解的难题。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14-615 页
● 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有积极动力和有利条件,但在增速换挡阶段,相当多的实体产业回报率大幅下降,风险加大,使得金融业缺乏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动力。反过来说,如果实体经济供求循环不畅,金融业发展也会困难重重。有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出台管用的举措。比如,怎样在产能过剩行业促进“僵尸企业” 退出,推动存量资产重组;怎样为分散不确定性创造金融产品,促进跨期限、跨产业、跨群体分散风险,增加有效投资;怎样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合理进行资产定价和权益保护;怎样适应绿色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做好中长期资金供给的制度安排,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 是产业界和金融业要共同承担的重任,也是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的重点。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15 页
● 要结合金融业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好。经济增长快时,金融业可以跟着实体经济上规模,搞一些外延式扩张,但这条路已走到尽头。今后要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转向内涵式发展。特别是在产能过剩条件下,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金融业制度性利差明显,一度存在“坐地收钱”的强势思维,要突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靠竞争力吃饭。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15 页
● 要下决心优化融资结构体系,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资本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短板,直接制约着去杠杆进程。要把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多层次市场体系。要更加注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退市制度,强化优胜劣汰。要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风险投资。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加快实现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要完善中长期融资制度,满足准公益性产品和基础设施融资需求。要促进商业保险发挥长期稳健投资作用,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15-616 页
●金融业要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优先满足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要发展完善科技金融,鼓励发展绿色金融。要促进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继续降低金融机构收费标准,坚决治理“不服务、只收费”现象。要清理规范中间环节,缩短资金链条,避免以“通道”、“名股实债”等方式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要从一味追求高回报转向在风险可控条件下追求合理回报,从满足大批量、规模化需求转向更重视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需求。重资产和轻资产、大中小微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创新型产业和传统产业、回报周期长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需求不同,要区分不同情况,增强差异化服务能力。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16-617 页
● 要扎根于为实体经济服务、适应消费者和投资者需要进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要搞的,但不能乱创新,不能搞偏离实体经济需要、规避监管的“创新”,不能盲目扩张金融机构,不能大搞资金体内循环和脱实向虚,更不能搞庞氏骗局。要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风险评估,不行的坚决不能搞。要适应创新型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特点,开发适应性强的金融产品。针对老百姓储蓄率高、投资渠道窄的问题,要发展大额存单、固定收益债券等金融产品。针对企业负债率高、资金来源单一和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要丰富债券品种供给。针对互联网金融量大面广、灵活性和流动性强、风险控制难的特点,要在严格清理整顿 的基础上,完善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资金监测等制度,健全行业规范。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17页
● 要保障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自身健康。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吸取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必须恢复和保持好金融机构健康。金融机构健康既包括资产负债表健康,也包括公司治理、内控体系、复杂金融产品交易清算以及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健康。如果金融机构处于病态,就很难为实体经济服务好。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总体上是健康的,但在内控管理、资产质量、服务水平、竞争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要抓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17-618 页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2页
来源 |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联系我们
总机:0431-80833950
邮箱:ccrzdbjt@163.com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文昌国际大厦8楼
版权所有:长春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吉ICP备20200067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