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理论学习 | 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二十八)
发布时间:2025-08-29 10:55
●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监管能力必须跟得上,在加强监管中不断提高开放水平。要结合我国实际,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成熟的金融监管做法,补齐制度短板,完善资本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方式,确保监管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7月17日),
《人民日报》2017年7月18日
● 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今年,我们将推出几项有标志意义的举措。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要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2018年4月10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43-144页
● 要在金融保障上下功夫,加快形成金融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体系,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引导社会资金共同投入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等项目,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外汇资金支持。
《共同绘制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2018年8月 27日),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212页
● 香港、澳门在国家金融领域开放中的试点作用更为突出。近年来推出的“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都是内地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举措。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从香港开始的。目前,香港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离岸人民币产品,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
《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发展》(2018 年11月12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97 页
● 要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统筹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通过外部竞争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2月22日)
● 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协调,努力创造正面外溢效应,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中国不搞以邻为壑的汇率贬值,将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稳定。规则和信用是国际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石,也是国际经贸关系发展的前提。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共同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
《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2019年4月26 日),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251 页
● 要利用各国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互补优势,提升贸易、投资、金融合作水平,拓展跨境电商、物流、本币、信用评级等领域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
《把握时代潮流,缔造光明未来》(2022年6月22日),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848页
● 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 “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0-51页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把吸引和利用外资作为重大国策,招商引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们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要把优质存量外资留下来,还要把更多高质量外资吸引过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一是扩大市场准入。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 海南自由贸易港、各类开发区和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作用,已宣布的外资准入政策要抓紧落地见效。
二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 益的保护力度。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 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并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
三是有针对性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要加强同外商沟通交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同时也要推动经贸人员常态化走出去招商引资。
《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2022年12月15日),
《求是》杂志2023年第4期
● 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构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2023年1月31日),
《求是》杂志2023年第8期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要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7月11日),
《人民日报》2023年7月12日
● 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加大对共建 “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枢纽地位,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功能。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10月30日)
● 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10月30日)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正确、步伐稳健、前景光明,上海期货交易所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为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2023年11月28日 - 12月2日),
《人民日报》2023年12月4日
● 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盯住关系国家和区域安全的科技、产业、金融等领域和重大基础设施,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夯实安全发展的基础。
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2023年11月30日),
《人民日报》2023年12月1日
● 要充分发挥长三角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强链补链 行动,并与中西部地区加强产业合作,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加强全过程风险防控,更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要高度重视对外合作安全,引导产业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5月14日),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169页
● 纵观历史上和当今的金融强国,都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我们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但必须以我为主,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金融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24年1月16日)
●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已经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要稳步推进准入后制度型开放。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要规范境外投融资行为,完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要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推动和引领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新兴领域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24年1月16日)
来源 |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联系我们
总机:0431-80833950
邮箱:ccrzdbjt@163.com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文昌国际大厦8楼
版权所有:长春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吉ICP备20200067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