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理论学习 | 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二十一)
发布时间:2025-07-11 09:38
● 金融风险防控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18日)
● 要树立全局意识,从全口径出发加强各方面筹协调,实现所有金融活动管全覆盖、无例外,提高金融风险综合防控效果。要疏堵结合、循序渐进,创新工作思路,开正门、堵邪道。要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发现复杂现象背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切入点,及时处理各类风险隐患。要坚持标本兼治,通过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铲除滋生各种金融风险的土壤,为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自身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18日)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
在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4月2日),
《人民日报》2018年4月3日
● 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经过一年努力,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激进冒险行为有所收敛,但金融风险隐患依然不少,防控风险优先 顺序和重点出现新变化。我们要密切观察、周密部署、抓住重点、制定预案,坚决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把国有企业去杠杆作为重中之重,稳定居民杠杆率,有序化解影子银行风险,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要以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为重点,做好企业信用债违约、股票质押平仓、P2P网络借贷等风险点整治。要精准处置金融“巨无霸”等高风险金融机构,防止风险外溢。要稳妥处理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9日)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金融在赋予国家强大能力的同时,也包含着巨大风险。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2月22日)
● 金融风险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特别强,处理不善还会引发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等。目前看,我在二〇一七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讲的八个方面风险总体仍然存在,有些得到一定控制,有些势头在变化,有些陆续爆雷、排雷,但还没有化解到位,需密切监控。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既有未雨绸缪的“先手棋”,又有见招拆招的“对攻术”,夯实防范化解风险长效制度。准确预判风险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和前提。要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要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发布管理规则,健全信用惩戒机制。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2月22日)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抓住人、钱、制度三个关键, 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管住人”, 就是要管住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监督管理,加强金融领域反腐败力度。“看住钱”,就是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实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使所有资金流动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视野之内。“扎牢制度防火墙”,就是要完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运行、金融治理、金融监管、金融调控的制度体系,规范金融运行。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2月22日)
● 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优先序出现一些变化,要特别关注外部输入性风险、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和叠加风险、银行和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要找准突出的金融风险点,锁定高危人群及高风险市场、机构和产品,打好重点攻坚战。要加强金融市场监测和预期引导,定期对股市、债市、汇市、楼市进行全方位扫描,及时消除隐患。要加强监管协调,对“有照行车”和“无照驾驶”要做到监管全覆盖,建立有效的防火墙,阻断跨市场跨区域风险扩散传染。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2月22日)
● 要加强监管协调,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行为监管两手抓、两手都硬、两手协调配合。要统筹金融管理资源,加强基层金融监管力量,强化地方监管责任,做到抓小抓早、防微杜渐。要加快推进国有金融资本集中统一管理,强化国有产权全流程监管。要建立监管问责制,由于监督不力、隐瞒不报、决策失误等造成重大风险的,要严肃追责。要解决金融领域特别是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过低问题。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2月22日)
●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确保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一旦发生重大金融风险,不仅会影响整个经济发展进程,而且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并且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但以往积累的金融风险正处于高发期,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政策,严密防范系统性风险。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及时有效处置各类金融风险。要压实各方责任,金融机构要强化主体责任,地方政府要强化属地处置责任和维稳第一责任,妥善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快地方融资平台转型,不能将风险“甩锅”,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监管部门要管住人、看住钱、筑牢制度防火墙,坚决查处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国务院金融委要加强指导,实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问责制。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12月10日)
● 要坚决查处各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加大国有企业反腐力度,加强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看紧重大项目、并购重组、境外投资、国企混改等关键环节,严惩靠企吃企、关联交易、设租寻租、利益输送等顽症,查处地方债务风险中隐藏的腐败问题。
《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0年1月13日),
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 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23年版,第289-290页
● 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2020年10月26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17页
● 我国发展进入一个风险易发多发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小事累积起来就是大事,要绷紧安全发展这根弦。要密切关注杠杆率上升、房地产金融、汇率波动和主要经济体宽松政策带来的风险,有效应对企业债务违约、非法集资、工资拖欠、生态环境污染等风险。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12月16日)
● 要持续压实金融管理部门、监管机构以及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做好金融反腐和处置金融风险统筹衔接,强化金融领域监管和内部治理。
《在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1月22日)
● 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有效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考验。现在,我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 患很多,但总体可控。要坚持底线思维。古人说: “祸几始作,当杜其萌;疾证方形,当绝其根。”我们要发挥好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见微知著,抓早抓小,着力避免发生重大风险或危机。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1 年12月8日),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569 页
● 前一阶段,我们有效处置了影子银行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同时,也要看到,新的风险仍在发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不断。分析这些现象,有几个重要原因。一是长期累积的结果。“三期叠加”影响还没有结束,前期风险仍要消化。二是监管能力和制度缺陷。对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问题严重失察,金融监管能力和水平不适应。对地方债务管理松弛,有的地方变相违规举债,债务负担持续增加。三是借债人野蛮行为。 一些大企业盲目冲动,非理性多元化扩张,过度依赖金融杠杆,产业资本过度进入金融行业。一些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违法违规经营管理金融企业,存在内部人控制、大股东操纵,财务造假,大肆挪用资金。四是官商勾结和腐败行为。一些金融机构负责人和政府官员失职渎职、贪污腐败、中饱私囊,慷国家之慨,造成重大损失。五是经济周期变化。经济增速下行使原本隐藏的各类风险水落石出,局部风险引发系统风险的概率加大,以企业资不抵债为特征的风险突出。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1年12月8日),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569页
● 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要依法合规,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探索建立定期修法制度。要压实责任,“谁家孩子谁抱”,压实地方党政同责,负责属地维稳和化解风险;压实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纪检监察等部门责任,按照各自职责推动风险化解;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制定可行的风险化解方案。要强化能力建设,提升监管科技水平,补齐监管短板,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要有充足资源,抓紧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和行业保障基金在风险处置中的作用,研究制定促进金融机构兼并收购和化解不良资产的支持政策。地方要主动盘活存量资产,化解风险。企业股东要首先承担风险损失,直至股本清零。要各方广泛配合,金融业建立一体化风险处置机制,充分授权,统筹协调,提高跨市场跨行业统筹应对能力。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1 年12月8日),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569-570页
● 对一些房地产企业的风险要格外重视。各地要切实担起责任、强化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1 年12月8日),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570页
来源 |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联系我们
总机:0431-80833950
邮箱:ccrzdbjt@163.com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文昌国际大厦8楼
版权所有:长春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吉ICP备2020006702号